当27岁未婚姑娘遭遇卵巢癌威胁,她出手助患者赢得生存与生育的双重胜利;
当190斤的体重成为手术的“暗雷”,她借助手术机器人巧妙除疾,化险为夷。
作为妇产科领域的权威专家,从医40年来,郭钰珍教授在妇产科微创领域披荆斩棘,用温暖与智慧抚平无数女性的病痛。
如今,她选择与广东祈福医院携手,担任妇产中心主任,将在大湾区这片医疗热土上,为更多女性筑起坚实的“生命堡垒”。

全力以“妇”,做患者心中的“老母亲”
成为像“中国万婴之母”林巧稚教授那样的医生——是郭钰珍少年时的梦想。 她深深敬仰这位医学泰斗“怀一世仁心,救万千妇孺”的伟大人格与医术,并以此为自己毕生的追求。正是这份初心,引领她走进妇产科,并在此坚守四十年。
从医历程中,郭钰珍目睹许多女性深受卵巢癌、子宫内膜癌、宫颈癌等妇科恶疾的困扰,尤其约70%的卵巢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。但更刺痛她的,是那些被疾病阴影笼罩、因手术失去生育能力的年轻女性。如何让这些患者拥有完整人生,享受做母亲的权利?为此,郭钰珍数十年如一日钻研妇科微创技术与生育力保护方案。
这份执着,在许多患者身上得到回响。27岁的小雅在结婚前夕确诊卵巢癌,全家一心只想“保命切卵巢”时,郭钰珍却认为:“小雅人生的幸福才刚刚启航,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她做母亲的可能。”郭钰珍为小雅制定了周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:先通过新辅助化疗精准抑制癌细胞生长、缩小肿瘤,再行保留生育功能卵巢癌分期手术。化疗过程非常顺利,病灶缩小,手术中,郭钰珍仔细探查,不仅彻底清除卵巢肿瘤、大网膜、淋巴结,还精细保留了子宫及健康的卵巢组织,为小雅留下做母亲的机会。
两年后,小雅成功诞下一名健康的宝宝,圆了生育梦。她亲切地称郭钰珍为“老母亲”,每年母亲节都不忘送上祝福。
微创永无止境,开拓手术机器人创新之路
在临床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,郭钰珍在医学研究领域同样守正创新。她带领团队直击妇科肿瘤诊疗的核心难题: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到铂耐药复发治疗,从宫颈癌的辅助治疗到精准淋巴结切除,她的多项前瞻性成果亮相国际学术舞台,得到各界认可,先后荣获甘肃省领军人才、甘肃省“陇原人才”等多项荣誉。
但郭钰珍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。她深知,对于病情复杂、体型特殊或合并症较多的患者,传统妇科手术方式往往面临视野局限、操作困难等挑战。为了给这些高危患者提供更安全精准的治疗方案,她将目光投向了外科手术的最前沿——手术机器人系统。她潜心接受了机器人手术的专项培训,从模拟训练到临床实操,一步步将这项尖端技术熟练掌握,成为国内较早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妇科专家之一,至今已带领团队完成妇科机器人手术近百台。
曾经,有一位身高150cm体重高达190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,由于患者体型特殊、腹部因脂肪厚高度膨隆,无论是传统开腹手术还是常规腹腔镜手术,都面临视野暴露困难、操作空间受限、术后并发症风险高等难题。郭主任给她推荐了机器人系统手术,该系统提供放大10倍的高清3D视野和540度自由旋转的机械臂,与郭钰珍精湛的手术技艺相得益彰。手术中,她精准操控机械臂,在丰富的脂肪组织中游刃有余地完成全子宫及附件切除、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,同时完美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。手术出血极少,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,腹部仅留下几个钥匙孔大小的疤痕。
携手广东祈福医院,护航湾区女性健康

面对手术机器人,郭钰珍主任看到的不仅是放大了10倍的高清手术视野,更是中国妇科微创手术的未来图景。正是怀着对技术革新的执着追求,她选择南下湾区,加盟广东祈福医院。医院率先引进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腔镜手术系统MP2000,实现了从毫米级解剖到厘米级治愈的革命性突破,这与郭钰珍一直以来探索精准微创、守护女性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。在这里,她看到了将多年临床经验与尖端技术相融合的广阔可能,并迅速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,让许多患者慕名而来。
60岁的张阿姨被诊断为子宫脱垂Ⅲ度、阴道II度膨出,外院建议切除脱垂的子宫,认为年纪大了已无保留子宫的必要。但张阿姨保留子宫意愿强烈,慕名来到广东祈福医院后,郭钰珍主任带领团队经全面评估后,决定实施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这一新术式。历经三个小时的精细操作,将脱垂子宫稳妥复位至正常位置。手术过程出血极少,张阿姨术后恢复迅速,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,长久以来的困扰终于得以解决。
从兰州到广州,从黄土地到珠江畔,郭钰珍教授将带着西北大地赋予她的坚韧与执着,融入湾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在广东祈福医院这个新平台上,大力发展妇科手术机器人技术,探索机器人手术在妇科肿瘤领域的更多可能性,培养更多微创妇科人才,为湾区乃至全国的女性患者提供更精准微创、人性化、个体化的诊疗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