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链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74379722707502126&wfr=spider&for=pc
孩子微眯着眼睛,
歪着头看着你,
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,
想想都会被“萌”到。
然而,
孩子这一记俘获人心的“歪头杀”,
却有可能不是他的本意,
而是眼睛生病了。
3岁萌娃“歪头杀”,
竟是“先天性内斜视”
小明(化名)今年3岁了,不到1岁时妈妈便发现他看前方左眼有点斜,听人说大些就会好,可差不多两年过去了,左眼斜的情况却愈加严重,甚至要歪着头看。眼看9月份小明就要上幼儿园了,妈妈便带他到番禺一医院眼科诊治。
接诊的副主任医师贲医生告诉小明妈妈,小明是“先天性内斜视”,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于是,小明便住院进行了手术治疗,左眼终于改“斜”归正了。
贲医生表示,暑假以来,眼科的小患者暴增,很多都是斜视、近视、弱视的孩子,由于疫情原因,孩子在家玩电子产品多了,视力变化较大。斜视的孩子不仅有小明这样先天性的,还有因过度看电子产品,最近才突然出现的间歇性外斜视的。
“斜视是不能自愈的,家长不要太过期待孩子长大自行会好。”贲医生提醒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那么小编就来科普一下什么是斜视!
斜 视
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,主要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。根据眼位偏斜又可分为内斜视、外斜视、上、下斜视以及旋转斜视等。斜视的发病病因尚不明确,临床上普遍认为斜视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眼病,但一般来讲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斜视。
发生斜视的先天因素 :斜视家族史、屈光不正
家族史以及屈光不正与斜视的发生密切相关。屈光不正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机制引起斜视:一方面是通过引起调节和集合功能,以及调节与集合联动失调;
另一方面是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的不清晰造成视力低下、异常,知觉丧失,影响双眼单视功能,使眼位无法维持在生理功能眼位,最终促使斜视的发生和发展。
发生斜视的后天因素:疾病、用眼习惯
后天因素比如颅内疾病也有可能会引起斜视;如果眼睛受到伤害,眼外伤造成眼睛运动障碍,也有可能引起斜视。
不良用眼习惯,比如有近视的人由于看不清东西,就会喜欢歪头、斜眼看东西,如果没有及时配眼镜矫正,长此以往就可能诱发斜视。
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斜视
儿童斜视最明显的一个症状是眼位偏斜,就是当眼睛斜视时,有一眼的内侧或外侧的眼白偏多。
有些类型的斜视,如间接性外斜视,是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时,才会出现眼球的偏斜。因此,如没有明显特征,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来判断。当孩子看东西不直视,或者看东西喜欢歪头、畏光、斜眼时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。
当孩子说看东西的时候一个变成两个,这种情况就是由斜视引起的复视现象,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。斜视的分类和表现非常复杂,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常见的斜视症状
如何治疗斜视?
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斜视,就应该及早诊治,太晚治疗会影响视功能的建立。斜视的具体治疗方案需要由眼科医生来指定,家长对出现斜视症状的孩子不能过于忽视,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恢复,但也无需过度焦虑和紧张。
治疗斜视一般来讲,首选的是戴镜治疗。如果是内斜视或外斜视的儿童,首先是散瞳后再经过医学验光,确定准确度数,然后配足度数的眼镜来矫正。通过眼镜来改变眼睛的调节,从而稳定眼位,以达到矫正部分斜视的目的。

在生活中,家长还应注意预防孩子出现斜视、弱视和近视等在青少年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眼病,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。
任何过度的用眼习惯,如视频终端、手机游戏等,应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和强度,让孩子的用眼距离和强度都有一定弹性的变换。有斜视家族史或者有屈光度数异常等高危因素的儿童,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,确保视力健康发育。
那么斜视手术是不是越早做越好呢?
实际上,业界对斜视手术并没有规定严格的手术年龄区间,是否需要进行手术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抉择,并视病情的轻重采用不一样的手术。
“对于先天性的内斜视,业界一般建议早期手术,但对于间歇性外斜视手术,可根据双眼视功能情况决定合适的手术时机。”贲医生说。
怀疑孩子患斜视,家长可尝试自检
1、在屋子里,孩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,可一到户外,尤其是在阳光下,孩子就会眯起一只眼睛。
2、孩子注视一个物体时,常常歪着头,侧着脸,下巴扬起或者内敛。
如果发现孩子看东西有以上两种情况,家长可以试着做一个小检查:
拿一只手电(注意不要用强光),从正前方离孩子33厘米处照射孩子两眼正中的鼻梁处,让孩子盯着手电筒看,观察两眼的瞳孔反光点。若反光点不对称,孩子很可能就是斜视了。